找到相关内容1314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古龙小说与佛教文化

    佛教对世间诸事反抗而取的一种智慧的心态,是一种放下的明智之举,真正的放下可以变大地做黄金,搅长河为酥酪。如佛寺对联:“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,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。”又如:“开口便笑,笑古笑今,凡事付...

    郭汉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3159613.html
  • 麻天祥、梁燕城: 禅与基督教的对话

    来表达,也不用任何人间的观念或者人间的系统、人间的雕刻表现出来,这大概也是四千年前犹太启示宗教的一个很大的智能,当然这是比佛教更早多了。所罗门王在传道书提出“虚空的虚空,凡事都虚空”,万事都变化无常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4559627.html
  • 莒溪沉香塔和普照寺千年之迷

    又何以谈“迁”?史书这么记载又是为何?没说明原因,也没说为何。  存在皆合理,凡事有因必有果,佛家尤重因缘。民国《平阳县志》载:吴越夫人建沉香塔高数丈和铁塔丈余,明清重修现废。这也是史实所载,说明先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5359979.html
  •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(2)

    据我所知,他没有受过什么高深的教育,也没有进过什么高级佛学院,可是凭他在佛教界的几十年自修自学所得经验,再加上凡事肯用头脑去想、用智慧去作,因此他所说出来的话,往往是言简义赅,一针见血,使许多受过高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560057.html
  • 名士与禅六则

    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“理”所生。这个“理”又称“一心”。他说:“心者,一身之主宰”;“心包万理,万理具于一心”;“大凡理只在人心中,不在外理”;“天下凡事,本于一心”;“人心万事之主”。(《朱子语类...

    黄春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2660073.html
  • 宗教立法之刍议

    ,然而今日的出家众除了要有道德修养以外,还要懂得法律。因为现今的社会光讲道理不一定能适用,凡事都要知法、合法,才能防患未然,才能保护佛教。  星云出家六十余年,眼见许许多多的宗教问题,深知此中之弊端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06007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蓝图(上)

    甚至争功诿过更是一般人的通病,也是纷争的原因。如果人人都能承认自己错、自己坏,凡事不推诿、不卸责,所谓“如有暴恶人,非理相加谤;智者以诚言,安忍能除遣”(《诸法集要经》),则人我关系自然能和谐无争。  ...心病中,第一难治。”  智者大师认为:沉迷色境的人多半会生肝病,贪享声音的人多半会生肾病,贪爱香气的人多半会生肺病,贪图口味的人多半会生心病,眷恋触觉的人多半会生脾病。可见凡事以中道为宜,否则贪图睡眠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760085.html
  • 佛教兴学的往事与未来

    不平中能心平,在不满中能自满,凡事举一反三,思前顾后,才能承先启后,继往开来。  此外,要重视生活教育,不能死读书,尤其要重视旅行、参访,所谓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。现在的教育都是学习知识,学习技能,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4460092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现代含义

    中,在世间,所有现代化带来的政治、经济、伦理等问题,佛教又应以何种态度来看待来处理?这里我们要防止两种态度和倾向:一种是从传统的原教旨的立场出发,凡事指责在先,挑剔在先,批评多于建议。表面上是卫道是做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5160211.html
  • 当代中国佛教的制度变迁:宗教活动中的组织特征

    合作。就佛教教义而言,“佛制戒律,祖立清规”,其目的就在于防非止恶,安身进道,兴隆常住,光大法门。因此,凡事都能依法管理,按章办事,则寺庙必治,佛法必兴。  在这个制度理念当中,他们看出了传统丛林人管人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2860485.html